2025年9月11日下午,生命学院在学院C141会议室举办实践出真知·分享共成长社会实践成果展评暨经验交流会。生命学院团委书记马倩、辅导员王徽、田镇豪和任磊旗共同参会。本次会议聚焦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与经验分享,多支实践队伍围绕专业特色展开汇报,将生物科技、数智技术与社会需求深度结合,带来了一场有专业深度又有社会意义的交流。

会上,各实践队伍按照既定顺序依次登台。刘诗雨团队首先以《药创未来,中药科技赋能镇巴县——中药产业高质县》为题,依托学院中药相关专业优势,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现代生物科技优化镇巴县中药种植与加工链条,为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展现了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经济的实践路径。
随后,王静雯团队进行《智承古韵:AI+生物技术赋能传统工艺创新实践》汇报。团队立足“生物科技+智能技术”交叉领域,详细介绍通过生物检测优化传统工艺参数、借助AI技术实现传统产品创新设计的具体方案,为传统工艺突破发展瓶颈、焕发时代活力提供了专业解决方案,凸显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价值。
紧接着,李星蓉团队以《“寓”见Z世代,文旅启新“潮”—数智赋能西连乡特色》汇报,将数智化技术与乡村文旅发展需求结合,凭借对市场趋势的洞察与技术应用能力,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设计适配Z世代的文旅产品与传播模式,为乡村文旅振兴注入科技动能,体现了专业实践与民生需求的深度契合。
此后,王昱霖团队集中展示四项跨领域实践成果,包括《全球治理共商共建共享-模拟联合国系列专著教材》《医工融合发展创新引领未来--2025中国生物医学》《青年学生思政素质教育课堂--世界青少年模拟联合》及《乡村全面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龙头农业食品加工公司》,涵盖医工融合、思政教育、产业升级等多个维度,这些成果将生物学科优势延伸至多元社会领域,既展现了专业知识的广泛应用场景,也彰显了青年学子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
各队伍展示结束后,现场同学展开热烈讨论,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方向,深化了“以实践促成长、以专业献力量”的认知,践行了会议“分享共成长”的核心目标。

最后,团委书记马倩老师作总结发言。她充分肯定了各实践项目“立足专业、扎根社会”的鲜明特色,指出各团队将生物科技、数智技术等专业能力,有效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传统工艺创新、文旅发展的实际方案,充分体现了生命学院“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同时,她鼓励全院同学继续以专业为基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社会实践中探索专业价值、锤炼综合能力,让青春在服务国家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中绽放光彩。

本次社会实践成果展评暨经验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集中呈现了生命学院“专业赋能实践”的育人成果,更通过有效的经验交流,推动学院实践育人与社会服务的进一步融合。实践薪火相传,青春挺膺担当。期待全院师生将所思所学汇聚成河,投身于广阔天地,以专业智慧与青春激情为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文字:褚悦 闫艺竹
图片:褚悦
审核:万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