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12日,“第二届非编码RNA与肿瘤前沿论坛”在我校国际会议中心第五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非编码RNA与肿瘤研究专家委员会和西北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办,由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承办。大会得到了学校人事处、科学技术研究院以及党委学生工作部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来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生命学院教师和研究生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开幕式由骞爱荣教授主持,并介绍了会议的情况以及特邀嘉宾情况。

骞爱荣教授主持论坛

全体代表合影
西北工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王海鹏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代表学校向各位参会代表致以热烈欢迎,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生命学院党委书记唐玉生致辞并介绍了生命学院基本情况和学科发展规划布局。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邢金良教授致辞,并介绍了非编码RNA在肿瘤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展等。

人事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王海鹏致辞

生命学院书记唐玉生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邢金良教授致辞
来自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的16位特邀专家和学者分别围绕“非编码RNA与肿瘤”这一主题,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与参会的专家、学者展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默芳教授主要介绍了非编码RNA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miRNA在癌症发生中的功能机制、piRNA在哺乳动物精子发生中的功能机制等两方面的研究。

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刘默芳教授做报告
天津医科大学二级教授汤华教授发现了乙肝病毒编码miRNA及其调控病毒增殖与肝癌细胞恶性行为的作用与机制,并揭示肿瘤细胞中非编码RNA持续性激活NF-KB的环状信号通路。

天津医科大学汤华教授做报告
教育部国家级人才杨安钢教授介绍了肿瘤分子免疫和靶向治疗,阐明转染的哺乳动物细胞可以长期产生和分泌针对肿瘤的免疫毒素,创立了肿瘤靶向促凋亡等新的杀伤模式,并阐明了HER2、c-Myc介导胃癌、乳腺癌和肝癌等肿瘤进展和转移的miRNA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空军军医大学杨安钢教授做报告
国家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善荣教授介绍了ICAM1是肝癌干细胞的标志基因,其与肝癌转移有密切关系,期望通过敲除肿瘤干细胞以此来治疗肿瘤。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刘善荣教授做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伟忠教授系统介绍了miR-17-5p和miR-20a-5p的表达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肝癌细胞EMT调控的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伟忠教授做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卢媛媛教授介绍了长链非编码RNA MIR100HG及其衍生的miR-100和miR-125b与西妥昔单抗耐药密切相关,揭示了MIR100HG/miR-100/miR-125b通过抑制Wnt通路的作用机制。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卢媛媛教授做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夏洪平教授系统介绍了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复发与转移的转化医学研究,发现了肝细胞癌复发相关基因及其治疗策略。

南京医科大学夏洪平教授做报告
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应邀参观生命学院,实验中心主任贾斌和副院长骞爱荣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和现有平台,学院特色研究平台和浓厚的科研氛围给他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专家们希望能够继续加大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学院的学科发展,为促进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与会专家参观生命学院
最后,会议主席汤华教授主持了大会的闭幕式,对这两天的会议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会议的举办,推动非编码RNA在肿瘤研究领域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有望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文:张文娟、吴自祥;摄影记者:郭友军;审核:骞爱荣,马西平)